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夢境 - 「天倫網常,夜宿九江」


有天我安慰一位女性朋友,她面臨轉業,因為安慰別人時要進入對方的狀態,有時親密感會大開,那時感覺到自己有性慾,於是就對自己說了一句話,幹!我這人真有病,這樣也有性慾,然後隔天早上就做了一個夢。

我夢就自己睡在一個大通鋪,好像在排隊等些什麼,突然看到有個女生睡在我旁邊,於是就讓出自己的位置給他,自己則睡在她腳邊(呈T型那樣),因為排了太久,起來想詢問老闆跟老闆娘要還要等多久,瞬間看到老闆跟老闆娘自己也受傷了(那時候才知道是靈療),我想說連老闆自己都受傷了,那我先走好了,然後正當我要離開時,師姐叫住我:「你要不要等一下,某個師姐快好了!」,我心想反正是幫我媽問身體健康,就等一下好了,

終於輪到我了,那是一個圓型的大廣場有點像羅馬競技場,只是中間是治療的地方, ,廣場中間有個椅子,當輪到我時,  師姐叫我坐在椅子上然後閉上眼睛,叫我不斷念「天倫網常,夜宿九江」,於是我就很專心的念,念到很專注時她突然對我說,你的靈魂需要受傷(在夢裡同時有受傷與失戀,雙關),然後畫了一個愛字,當他寫到心時,突然進入圖像同步口譯模式(就是圖跟領會同時出現):「因為靈魂住在心裡,而愛是指 > 1 (大於一人)」,後然跟我說我在24失戀一次33會失戀一次, 後面當我要繼續聽下去時就醒了.

後來我查了一下「天倫網常,夜宿九江」是什麼意思,好像是在回答我前一天對自己說「有性慾真是有病」這句話,因為「天倫」在說正常的倫理關係,綱常指的是分明的界限,「分明的界限」,我後來從透過塔羅來了解自己的過程中,看到自己對關係有比較多的顧慮,而這層顧慮其實跟我與姐姐的關係有部份關連,主要是從不傷害戒來的,我跟姐姐感情很好,她是萬人迷,所以我從小看著她交過很多男朋友,也看著她失戀,所以下意識就埋下了一個信念,「不要成為那樣的人」(指我姐姐的男友群)。

同理最大的擴展來自被迫原諒他人,透過原諒他人來原諒自己,也就是一種自他和諧內外張力的消解,我後來讀到一本書,是與神對話附屬的小冊子,大概在說「小靈魂如何學習寬恕」的主題,在那本書裡面提到靈魂如何透過受傷的感覺,來學會什麼叫同理與寬恕,剛好人類圖中,我的月亮對應到同理心,月亮反射太陽光,透過月亮人能夠將自己的能量聚焦,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有某種能量,就會吸引相應的事件來讓該能量有地方可以用,原生家庭是我爸,透過了解一個不能被了解的人,來擴展自己,從小靈魂的觀點來說,如果某人今生要選一個舞台,透過被傷害來學習原諒,家庭/人 就是最安全的方式。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夢境 —— 毛孩兒過世一週記錄


這篇文章記緣我家寶貝肉丸過逝前後一週的心境及夢境以及最後解夢的過程,如果你愛動物也對探索自己的夢境有興趣也許可以參考參考。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札記 - 邏輯有色無色及情緒中心

邏輯中心與邏輯的關連.


其實邏輯中心跟邏輯屬於間接的關係,應該說「邏輯」是一個偏向具象化的概念,但是人的內在運作或者潛意識多半是抽像化的,如夢境或古代文詩詞及占星,都是用抽像化語言,他們對於理解人的內在運作有一些優點,但也有缺點,優點是容易跳開刻板映像來重新看待事物,缺點是少了具像化的東西作為參考,所以,如果要跳開「邏輯」的框架來理解「邏輯」到底在做什麼,可以把邏輯抽像化,變成「連續性」

「邏輯」是一種連貫一致的「連續性」,每個「連續」間都具備邏輯性的關連,也就是邏輯具備連續性,但是連續性卻不一定具備邏輯性,因為連續與連續之間可能存在跳躍的盲點,只要有盲點在就不能稱為邏輯,所以邏輯有色只是有利發展邏輯,不代表就一定能發展出好的邏輯,因此不能說邏輯色的人邏輯就好。

邏輯有色的人其實在尋求/探索/比對/映照「自身的連續性」,所謂的「連續」說明了從過去的成長脈落所學的一切,一直到現在的自已,甚至是將來想要學習的新事物,他們之間都必需符合「某種連續性」,如果無法符合:



  • 可能無法真正吸收,因為新事物可能在自身連續性之外,即便讀了學了也無法吸收,因為自已會存疑,當無法建立相關的背景與脈絡就無法真正的學習一件事。
  • 為了吸收這些無法被吸收的事物,他必需努力學習跟思考才能將連續性補足,也就是他們必需整合所學的東西,思考內化成自身連續性的一部份。



換句話說,會因所學習脈落熟悉度不同而有阻抗,但並不是說邏輯有色在學習所有事物時都是如此,在有些事情上是,有些事不是,如一整片未知的資訊可能不受此影響,因為當所有的新事物都是未知的,就不存在脈絡上的阻抗,如果當中參雜了不少已知的東西,或中間的脈落沒有補齊時自己會存疑,這股存疑可能成為阻抗也可能不會,不過當然也要自已能覺察的到才算。

邏輯有色,易深不易廣,但並不是說無法廣,而是受限於自身連續性的限制,邏輯有色如果要廣,必須努力學習並思考很多事物。

邏輯無色,易廣不易深,所謂深指的是深入的邏輯分析,但也並不是說邏輯「無色」無法深入,而是有色的慣性是連續,但不代表無色的人無法連續,跟有色一樣,如果要做到即廣又深均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

如果從整合的面向來說,有色邏輯需要透過學習思考來擴大自己有限的邏輯迴路,當打通的邏輯迴路越多,越能快速的學習事物,越是擴大內化觀點,越能觸類旁通,他們的觸類旁通是用繼有的脈落來快速理解新的事物,但也可能會有盲點。

無色則不像「有色」需要刻意的擴大觀點,因為「無色」沒有固定邏輯的阻礙,相較於邏輯的限制強在關連性思維,可以快速學習,但卻少了補足事物的脈落,如:有時無色會無意間講出一段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的話,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時他們其實自己知道,只是因為中間的脈落沒有被補起來,所以不知道自已知道,相反,有時因為中間的脈落沒有被補起來,所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並非邏輯不好,因為有色也會犯這種錯,只是無色比較不受限於邏輯的阻礙。

有色邏輯如果少了思考與學習,思維會很受限封閉(因為自身的連續性沒有被擴展)
無色如果少了思考與學習,思維少了辨示,很容易通盤全收

但不是說,有色就一定封閉,無色就一定無辨示能力,或是有色邏輯一定好,無色一定差,而是,有色的本能或者慣性,是以脈落來理解與吸收以符合某種連續,而「無色」相較於「有色」則比較沒有這個限制,二者各自以自己的基楚來進行成長與整合。只要對方是個天才,不管有色無色,天才就是天才。


星盤/人類圖設計無法說明存在背後的意圖


人類圖雖然說明了你的設計是什麼,但他沒有回答,為什麼這是你的設計!也就是不同人其背後可能有不同的設計意圖,以完成今生的課題,即便同一張圖,彼此的個性跟命運一定不同,雙胞胎是最好的例證。總的來說同一種設計/星盤/人類圖可能會有以下不同的設計意圖:


  1. 本來不會,來學習,因此今生有這個課題 —— 換言之,你有某個閘門不代表你有這樣的能力,很可能代表你「需要」/「必須成為」,而不是「你是」。
  2. 本來就會,但裡面有些未完成或極端的面向,需要修正 —— 詮釋面向會偏重於某種需要被修正的傾向。 
  3. 豐資狀態,來收成或創造 —— 可以說有這個閘門的標準化最佳表現。 
  4. 為了平衡,也就是過去世本來有某種極端的傾向,為了反向平衡自已的業力,因此設計/星盤/人類圖 便成為了一種平衡過去極端傾向的手段 —— 所謂業力可以被理解成「為了平衡過去未知的貫性」所存在的一股推力,把人拉向極端貫性的另一面。 
  5. 既為了重新學習也為了達向平衡,即2+4。
  6. 與今生想完成的課題有關,也就是包括了未知的部份及上述五點,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渾雜了許多不同的面向,但多少都會有一個主軸。


如共享同一種能力的二人,二人都有強烈的企圖心,A可能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成就了自已的職業,另一個人早期歷程就被自已的企圖心或執著擊跨,看似浪費了一輩子的時間,荒廢了自已的能力,但他卻學會了平息自已追逐的心,這二個人很可能共享著同一張人類圖,但背後的意圖卻不同。一位邏輯有色的人可能天天都在打game,一位邏輯無色的人可能因為某些理想性的價值觀成為了程式設計師,甚至是工程師,前者沒有很好的學歷,後者則是理工背景,這二人,可想而知後者的邏輯能力有更大的可能性比前者好,即便前者邏輯有色。


換言之,人類圖或星盤設定,會與背後的設計意圖及成長歷程中所習得的經驗進行整合,如同樣情緒中心純白,有人情緒代謝能力很差,有人則很好,同樣Gcenter空白,有人自我整合與認同不穩定,有人則在早期歷程中就建立的很完整。也就是,人類圖只能為自己的發展提出詮釋,而無法說明「我之所以為我的原因。」,換言之如果想把人類圖與「我之所以為我的原因」劃上等號,那不得不考慮存在背後意圖的問題,也就是發展歷程的問題,問題是要追溯到多久遠的過去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歷程呢?

情緒有色無色的想法


舉一個聖嚴法師的故事;有天法師的隨從弟子想要還俗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找了法師當面談這件事,當弟子說出想還俗的瞬間,聖嚴法師馬上掉下眼淚,說道「我不是待你就如同父子一樣嗎?」(聖嚴法師情緒中心純白,Gcenter純白,這句話在說的同時像在說「難道我做錯了什麼嗎?」——GCenter),當法師說完,弟子整個痛哭流涕,一時不能自己,可是法師下一秒馬上情緒平復,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走」,弟子整個很尷尬「怎麼換我在哭」。

之所以用這個故事主要在說明,當情緒昇起的瞬間,無論這個情緒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情緒多半會伴隨想法或信念昇起,而這個想法或信念是否具備破壞性又會跟一個人的自尊健康程度有關連,進一步的影響人的自尊及自我認同,換句話說:


  • 無論情緒是不是自已的,影響都會發生 —— 換言之,即便否認或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的情緒,他發生了還是發生了。
  • 情緒代謝不單指情緒本身,他會與伴隨而來的信念、想法與自我認同進行連結,換句話說情緒只是個中性的助力,真正有破壞性的是與之連結的想法 —— 人生病時如果免疫系統好,可以不受外在病毒的影響,人的自尊或自我容不容易受傷也是如此,當自尊夠健康,自我的免疫能力好,自然不容易受外在情緒影響而傷到自己,所以重點在人格的自尊夠不夠健康,有色無色只是響情緒的途徑或方式。 
  • 當想法與情緒連結以後,即便情緒沉澱,但是想法依然在,只要想法在就具備情緒上的破壞性 —— 換句話說,無色的人遠離衝突不一定有用。


情緒無色雖然告訴你遠離衝突,消解情緒,但更多人是當你獨自一人時,負面想法與重複的內在對話依然不斷,如果繼續一個人,這種重複的內在對話可能會斷斷續續的持續幾天,甚至一周,因為他沒有被解決。

很多時候,如果能在當下解決衝突與情緒就在當下解決,有些諮商技法要你表達情緒,而不是被情緒表達,在禪的心法裡面稱作「不跟隨不對抗」,如聖嚴法師表達自已的感受,與感受背後真實的想法,當你第一次這樣作會被情緒呑掉,當第二次第三次時,會越來越熟練,人際手腕或成熟一直都是生活經驗積累的。

另外情緒中心有色或無色都有可能具備直接感受情緒的能力,有些人即便是情緒有色也能直接感受到他者的情緒,並不是情緒無色才這樣 —— 如我母親就是這樣,有些敏感的小孩也能做到,無論他是有色無色。

情緒空白也不一定都迴避衝突,但是情緒代謝能力似乎多少跟一個人常不常直接處理衝突有關,人際手腕或歷練越多的人,這方面越好,第一次失戀,情緒衝擊很大,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就越來越熟練,但也有些人一點進步也沒有。一樣情緒空白的二人,A情緒代謝能力很好,B則很差,問題是B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都是迴避衝突,獨自一人處理情緒,結果是長時間陷入同樣的mental loop,但並不是說人類圖告訴情緒無色的人遠離衝突是錯的,而是你不得不承認,同樣執行一件事,不同的人他們的內在運作是不同的,有些人這樣做得到了真正的改善,而有些人則沒有,情況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28 澤風大過爻線筆記


以下筆記摘自 Rave I Chin Line Companion,筆記的形式主要為理解內化後重新編排整理,而翻譯的三個訴求「信、達、雅」,我自己只要求「信」,意思對,通順合理、脈落清楚,而不在乎是不是逐字翻,若您需要對照原文可參考心智圖對照,大致上重要的句子都會保留原文(如果沒有手賤刪除的話)


28 澤風大過卦——概述


28為了發現存在的價值而産生的各種爭扎,他們害怕今生所走的路可能是錯的,害怕今生活還沒有價值,他們恐懼死亡,恐懼自身價值不復存在,這份恐懼相應而生的「生存直覺」,正是28,它關乎於在面對生命價值決擇時,得以有效的評估風險,決定是要繼續掙扎還是冒險前進,好讓我們發現存在價值時可以適時的縱身一躍,當我們困頓時,能提供我們一種直覺潛能,以覺察是否該繼續爭扎下去,這種覺察力,是一種頑固的能量,確保我們得以持續的傾聽自己,以便躍身於最值得放手一搏的事物。它關乎於改變及演化,是一種持續的過程。直到我們發現生命的價值,或者直到我們看到自己的困頓是有價值的,這種困頓才會結束。

28為個體迴路,個體迴路本身就有「憂鬱」的特質。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48 水風井爻線筆記


以下筆記摘自 Rave I Chin Line Companion,筆記的形式主要為理解內化後重新編排整理,而翻譯的三個訴求「信、達、雅」,我自己只要求「信」,意思對,通順合理、脈落清楚,而不在乎是不是逐字翻,若您需要對照原文可參考心智圖對照,大致上重要的句子都會保留原文(如果沒有手賤刪除的話)


48 水風井卦——概述

「水風井」為集體迴路中的「邏輯迴路」,由於集體邏輯迴路的能量顯化非常難,必需找齊「能量提供者」、「能量引介者或發起者」與「實驗標的物」,集體的顯化才能成型,因邏輯具有二元性,若有「能量提供者」就一定有另未知的另一方,也就是「此有故彼有」的特性,因為有「這個」就一定有「那個」,他們是相互依存的。

由於喉嚨中心並沒有能量連結,所以顯化的推力並非如個人性能量那般,當路所需要的「深度」無法被表達時,便形成了「挫折」,但也正是因為「挫折」成為人們克服困難的張力,可以說「挫折」是這個迴路的一部份,再加上48為直覺中心,保持「信心」(直覺)就變得更加重要

正因集體的顯化沒有能量中心,所有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中,大多都是偕同作業,即便是作家也需要出版商,即便是部落格經營者,也需要有分享平台、讀者及連播網,更不用說其他的創造過程了。

創意過成如同黑魔法一般,從看似一片混屯中理出頭緒,由不相干的瑣碎事物中找出制序、發掘關連性,以辨識出可用模式,再由這些模式之中,分析判斷出其中最具顯化價值的方案,大致上來說,創造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部份:
  • 長期累積的大量資訊  —— 48
  • 辨識出巧妙及具有意義的模式(模式所需的「覺察力」) —— 48
  • 分析批判最具顯化價值的可行性方案 —— 18
  • 從使用性、實用性及人們的故事中找出具有啓發的部份 —— 19、13

「模式辨識力」所需的「覺察力」指的正是「48水風井卦」「在環境中保持覺察與辨示,是井深的基楚」,而辨示是一種累積的過程 ,他需要「不斷的學習各種事物的形式,由形式的分解看出其組成模式,再由組成模式轉化為形式」,其學習歷程如同將井填滿般,當井底有東西才有可能出現深度,從雜亂中辨識出可用的模式。這種辨示力所需的覺察力(或者靈感所需的覺察力),是一種不斷重複的過程。任何靈感都可以再次被細分為無數個小靈感,任何主要目標也都可被細分為無數個細項,「從看似瑣碎無干的事物中,辨示出與主要目標有關的可用模式」,它是一個不斷重複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了解到,「各種靈感的組合需要時間與空間」,井深裡埋蔵著所有的東西,它不論重要性只管蒐集,因為即便是最瑣碎零星的事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48的本質面為辨示各種有用的模式,為了要創造利益大眾的事物,必需找出什麼是最必要又最具品質的,若缺乏深度、無法了解各種模式及形式的本質、利益大眾的公益性務是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

井深(模式辨示力) = 覺察力 + 長年累積的學習(學習各形式的組成模式及解構方式) 

事物的顯化 = (井深 + 分析評估 )+ 需求及經驗層次的考量  + ...


13天火同人爻線筆記


以下筆記摘自 Rave I Chin Line Companion,筆記的形式主要為理解內化後重新編排整理,而翻譯的三個訴求「信、達、雅」,我自己只要求「信」,意思對,通順合理、脈落清楚,而不在乎是不是逐字翻(Genekey是逐字翻,翻到後來覺得很沒必要,所以改以內化後重點說明的方式),若您需要對照原文可參考心智圖對照,大致上重要的句子都會保留原文(如果沒有手賤刪除的話)


13 天火同人卦——概述


就結構而言

「天火同人卦」為集體迴路中的「抽像(感知)迴路」,著重於「體驗」,其特色為:「除非經歷整個過程否則無法從中學習到什麼」,其目的則建立在「理解過去」,為當下建立一種「連續性」,好讓著眼於未來的「邏輯迴路」,得以「連結過去」並創造出對未來真正有幫助的事。

舉一個很很簡單的例子,當你要設計一款App,必需先了解人的需求與人的使用習慣,並將「著眼於未來」的目標或服務與像徵過去的「經驗層次」(如「文化」及「使用者」)作連結,才能夠有效的推動「邏輯迴路」想創造的事物,它必須以「經驗層次」為立基點,才能連結當下,形塑出新的行為以通往未來,這正是「抽像(感知)迴路」集體層面的作用。

抽像迴路著重「體驗」,根植於情緒能量中心,若「情緒有色」者在傾聽時,由於能自行發出情緒能量波,所以在傾聽時較不易耗盡自己的情緒能量,而情緒中心無色者則否。


就作用而言

「同人卦」透過聽取他人的經驗及故事,使集體層面得到更進一步的啓發,這些與集體共享的故事與普世性想法,能為集體帶來連續的一致性,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如果少了一致性,你我之間在經驗及想法上便無法有所連結,當我認為你與我之間是不同的個體時,我便無法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彼此間的對話便沒有了共通點,當過去與現在缺少了一致性,新的行為或服務便無法有效推行(如Microsoft大改版時,介面沒有延續性,並非不好用,而是使用者習慣了以前的界面)。


集體迴路中的上三爻與下三爻的區別

而所有集體迴路都帶有二元性,二元性的「一端為個體」,「另一端」則為「未知的集體」,當「同人傾聽」運作於下三爻時,由於其能量類型較關注於自己,以致於無法連結「另一端」,因此表現方式相較於上三爻而言會比較「被動」。「被動引發」與「非持續性」是下三爻的特質,而上三爻則有主動連結「另一端」的特性,如職業訪談者(4爻)。對傾聽者而言,傾訴者的釋放對於傾聽者或多或少都是一種「負擔」,尤其當傾聽者處於被動狀態時更是如此,因此下三爻傾聽狀態的「被動引發」,本身暗指的下三爻在成長歷程中會有深受他人傾訴的受害感受。